首页 >> 家教E点通>> 正文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网络给教育带来了什么



   网络时代的来临令教育行业跨越了一度很难逾越的藩篱。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时空距离的穿越,网络还

打开了心灵交流的通道,在人文主义教育经常被忽视的今天,这一点尤其宝贵。

如何提高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?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,网络的出现则令阻碍研究性学习

推进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。

     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

     一直以来,我国教育行业就面临着一个问题: 学生的基础知识很扎实,但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却很弱。国外学者

对中国和西方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特性做了对比研究,认为中国学生的学习相对依赖老师和教材较多,很少进行深入的

探索。有些人把这种差异归因于中国人特有的谦虚和谨慎,但业内人士却认为,不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才是问题产

生的根源。为了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,教育部在2001年4月下发了《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(试行)》,并对研


究性学习进行了明确定义: “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,从自然、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,并在

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、应用知识、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.”

要开展研究性学习,除了教与学的方式需要改变,大量的辅助资源也必不可少,丰富的资料库、方便的

交流平台都是推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有力工具。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,要拥有这些资源难度很大,网络

时代的来临却令问题迎刃而解。

在9月21~25日召开的“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”全国研讨会上,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

威尔在介绍上海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时说: “上海的学校几乎都有校园网。”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

,上海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进展得很顺利。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主任黄荣怀教授认为,网

络给研究性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条件,丰富的网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知识源泉,各种各样的工

具软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,开放的网络平台则成为研究性学习沟通、交流的重要媒介。

开放的网络平台令教学实践活动跨越了时空距离产生的障碍,实现了世界范围内教学经验和智慧的共享

时空的跨越

在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,网络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没有时空障碍的沟通平台。以美国的

Globe项目为例,Globe项目(http://www.globe.gov)在网站上提供真实数据,鼓励学生利用网站上的

资料进行研究活动。目前,Globe项目已经吸引了全世界20000名教师和12000所学校,学生在Globe网站

上提交的研究报告约800万份。

网络时代的来临也令老师的教学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。在由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承担的“

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”项目中,全国各地的学校通过WebIL网络平台紧密联系,共

同探讨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和经验。目前,该项目设有子课题19个,子课题承担学校30余所,这些学校

分别来自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广东、河南、四川、福建等省市自治区。

在网络环境中,师生之间的心灵通路畅通无阻,而这一切“在过去都是不可能的”。

心灵的穿越

对于网络为教育带来的变革,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裴纯礼教授有着全新视角的诠释。裴教授认为,网

络除了让教育摆脱空间和时间的羁绊,还令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实现了零距离的沟通。

今年56岁的裴教授讲起话来风趣幽默,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,其充满激情的讲演常常赢得学生们

的热烈掌声。深深被感染的学生有时会发来一封“I Love You”的电子邮件,毫不掩饰自己对老师的喜

爱和钦佩。许多学生和裴老师从未见过面,却经常在网络上沟通和交流。除了探讨学习上的问题,学生

还会将自己的烦恼讲给裴老师听。

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,人文主义教育很容易被忽视,裴教授却在自己的网络教学实践中重拾这个主题

。互联网平等、互助、开放、协作的精神成为裴教授进行人文教育的鲜活教材。一个被裴老师引导去帮

助他人的学生写信说:“原来帮助别人的感觉这么好!”在网络环境中,师生之间的心灵通路畅通无阻

,而这一切“在过去都是不可能的”。

对于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,许多专家在看好的同时却有隐忧。目前教育领域内存在的种种误区令

网络教育准备腾飞的翅膀变得有些沉重。

走出误区

走入网络时代的教育行业正体验着网络带来的全新感受。为了加快教育领域信息化的建设,教育部在全

国范围内推行“校校通”工程,各地学校的校园网渐成气候,网络教学也日益成为时尚。对于网络在教

育领域的应用前景,许多专家在看好的同时却有隐忧。“网络教育将取代传统教育”、“未来网络教育

中教师将不再处于主导地位”……种种误区令网络教育准备腾飞的翅膀变得有些沉重。

借助网络,教育跨越了时空距离产生的障碍,也打开了心灵交流的通道。如今,教育面临的难题是如何

走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误区。要跨越这道藩篱,网络技术已经无能为力了。这一次,能够帮助教

育突破重围的将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。


 

下一篇